真空干燥箱是實驗室和工業領域中用于去除樣品水分或溶劑的核心設備,尤其適用于熱敏性、易氧化或高揮發性物料(如藥品、電子元件、生物制品)的干燥處理。其通過抽真空降低氣壓(通常≤100Pa),使水的沸點降至常溫附近(如50℃即可沸騰),從而在低溫條件下實現高效干燥,避免高溫對樣品的破壞。規范的操作全流程是確保干燥效果與設備安全的關鍵。
一、使用前準備:
首先需確認干燥箱放置環境——應遠離熱源(如烘箱、陽光直射)、震動源(如離心機)及腐蝕性氣體(如酸堿蒸汽),環境溫度建議10-30℃,相對濕度≤70%。接通電源前,檢查箱體外觀有無變形、密封圈是否完好(硅膠密封圈需無裂紋、彈性良好),真空泵油位是否在標定范圍內(油位過低會導致抽氣效率下降)。新箱或長期未用的設備需空載運行24小時,測試真空泵性能(極限真空度應≤5Pa)及溫度控制系統穩定性(設定溫度與實際溫度偏差≤±2℃)。
二、樣品裝載:
裝載前用無水乙醇擦拭箱體內壁及隔板,待酒精揮發后再放入樣品。樣品需放置在專用托盤或網架上(禁止直接接觸箱底加熱板),間距≥2cm以保證熱空氣與真空環境均勻接觸(尤其對粉末狀或小顆粒樣品)。若干燥液體樣品(如有機溶劑),需使用密封容器(如玻璃瓶加蓋透氣膜)或托盤盛放,避免液體直接暴露導致沸騰噴濺。裝載量不超過內腔容積的70%,防止阻礙真空管道氣流循環。
三、參數設置與抽真空:
關閉箱門并確保密封圈壓緊(可通過旋轉門鎖手柄至“鎖定”位置),啟動真空泵前先打開真空閥(若有),再開啟真空泵電源。觀察真空計讀數(通常30-60分鐘可降至10-100Pa,具體取決于箱體容積與真空泵功率),當壓力穩定后關閉真空閥(防止泵油倒吸)。隨后設置干燥溫度(根據樣品特性選擇:熱敏性樣品如酶制劑常用30-50℃,普通物料如玻璃儀器可用50-80℃),升溫速率建議≤5℃/min(避免驟熱導致樣品破裂)。部分型號支持“真空-加熱”聯動程序(如先抽真空至50Pa再升溫),可進一步提升干燥效率。

四、運行監控與結束操作
啟動后密切觀察30分鐘,確認溫度與真空度穩定(溫度波動≤±2℃,真空度波動≤±10Pa)。干燥過程中禁止強行開門(內部為負壓狀態,突然泄壓可能導致樣品飛濺或燙傷)。當樣品達到干燥終點(如連續2小時重量變化≤0.1%或水分含量≤0.5%)時,先關閉加熱電源(待箱內溫度降至80℃以下),再緩慢打開真空閥(或連接大氣平衡裝置),使箱內外壓力平衡(避免真空泵油倒灌)。較后關閉真空泵電源,打開放氣閥恢復常壓,取出樣品并關閉箱門。
五、使用后維護:
待箱體溫度降至常溫(約40℃以下)后,用軟布蘸取中性清潔劑擦拭內壁(禁用酒精或強酸強堿),頑固污漬可用軟毛刷輕刷。密封圈需用硅油(或凡士林)輕輕涂抹保養(增強彈性與密封性),但避免過量堆積。真空泵需定期更換泵油(建議每500小時或3個月一次),并清理進氣濾網(防止粉塵堵塞影響抽氣效率)。長期不用時,排空水箱(若有水循環功能),打開箱門通風干燥,避免內部潮濕霉變。
規范的真空干燥箱操作全流程不僅能提升干燥效率(比常壓干燥節能30%以上),更能保護熱敏性樣品的活性(如蛋白質不變性、藥物有效成分不分解),是實驗室與工業生產中關鍵的“精準干燥管家”。